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网站建设 | 联系我们
编辑热线:0833-2445385 13981380111      编辑邮箱:bjb_leshan.cn@163.com     国新办许可证编号5112006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川)字第00147号     乐工商广证字(2007)003号     蜀ICP备14010140号
Copyright 2013 by www.400031200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故宫国宝南迁
  • 武大内迁
  • 乐西公路修建
  • “8·19”大轰炸
  • 新塘沽诞生
  • 复性书院
  在国难当头,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在硝烟中颠沛南迁,19000多箱文物辗转万里,运抵乐山,分别存放在现乐山市中区安谷镇和峨眉山市,其中,9300多箱存放于安谷古佛寺和6个祠堂中,在这里存放长达8年之久,无一损坏遗失。地方政府竭尽所能全力保护,乐山老百姓出工出力,参与其中,演绎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 乐山护宝“功侔鲁壁”
  • 存储故宫文物
  • 故宫文物播迁路线图
  • 当年运送国宝的木箱
  • 赵祠旧址
  1938年,当时已国内外知名的武汉大学迁至乐山。一大批海内外知名学者、教授云集嘉州,虽经日寇大轰炸和生计艰难,办学事业无稍停辍且有很大发展。武大返迁之日,在校学生翻倍,已有1200余名,日后多成为我国文教科学事业的精英。乐山8年,竟成武大历史重要而辉煌的段落。
  • 1938年武汉大学西迁乐山校门
  • 勉力办学 王星拱心系嘉州
  • 武大女生在宿舍楼前合影
  • 武大在乐山开学
  抗日战争期间,连接乐山至西昌,绵延525公里的乐西公路,串起四川通往缅甸国际公路的惟一通道。鲜为人知的是,这条“抗战公路”在长达一年半的抢修中,20余万各族民工付出了死亡4000余人的惨重代价。
  • 悲壮的“褴褛开疆”纪念碑
  • 乐西公路修筑于大小凉山的崇山峻岭之中
  • 乐西路沿线市镇
  • 修筑乐西公路时碾压路面场景
  1939年的8月19日,一个让老一辈乐山人永生难忘的日子。就在这一天,日本侵略者出动了36架轰炸机,对乐山城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猛烈轰炸。乐山全城被全毁街道12条,半毁街道3条,2050户被炸,毁房3500余幢,三分之一的乐山城被完全炸毁,死亡、重伤乐山居民达5000多人,上万乐山人顷刻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无家可归。
  • “8·19”大轰炸
  • 轰炸之后
  • “8·19”大轰炸
  • 流离失所
  • 大轰炸纪念广场
  1938年初,范旭东为恢复和重建民族化工工业,毅然率全家及侯德榜、张克忠、谢为杰、寿永等永利精英,选定乐山五通桥作为复兴民族化工的新基地,建成永利川厂;1941年底,又建成了规模宏大的新碱厂。为纪念遭到日寇洗劫的天津塘沽永利厂,特将新碱厂命名为"新塘沽",成为五通桥盐化工业的鼻祖。
  • 范旭东五通桥亲笔“新塘沽”石刻
  • “侯氏制碱法”诞生地址
  • 范旭东、侯德榜办公的现场指挥部
  • 范旭东、侯德榜五通桥居住楼房
  抗战开始,国难当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移,乐山这座西蜀小城成了民国内迁重地。各界文化名流作为文化传播者纷纷来到乐山,其中一位就是著名的国学大师马一浮。1939年,马一浮在乌尤寺创设了“复性书院”,由自己任院长并担任主讲。马一浮除自己在书院担任主讲外,并邀请国内著名学者为学生讲学,复性书院一时间名家云集,名播巴蜀。
  • 国学大师马一浮的乐山岁月
  • “马一浮先生讲学处”牌匾
  • 马一浮与复性书院
  • 复性书院旧址
更多>>
  • “8·19”大轰炸
  • 故宫国宝南迁
  • 修筑乐西公路场景
  • 武汉大学西迁乐山校门
  • 新塘沽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