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仙游一村民散布“客车坠桥事件”谣言被拘留
  • 动手操作破除谣言 95后大学生交出食品安全新答卷
  • 宗庆后:网络食品谣言是企业效益下降主要原因
  • 颜江瑛:营造良好食药安全舆论环境 消除谣言生存土壤
  • 新华网徐明伟:打击谣言需各方共谋 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 备战高考,吃核桃能管用吗
  • 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4批20个食品药品类谣言
快速“围剿”、惩治加强 网络谣言渐无生存空间
“合肥政务区森林海小区14楼突发大火,据爆料是书房充电器爆炸引起的。”
网传房价要涨?住建部门:系谣言
9月13日,网友“出离愤怒”在海棠社区发帖称,他最近发现乐山微信朋友圈内有人散布“乐山房价将会暴涨,均价到8000-9000”的消息,作为一名刚需购房者,对这种行为他感到十分愤怒。同时还上传了多张截图,如下:
食物加了“胶”就不能吃了?
由市科协、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的每月科学流言榜昨天发布8月榜,共11条流言上榜。
正确认识纯净水 关于“纯净水”的7个真相
正值饮料销售旺季,关于各种饮料的传言、流言、谣言又开始泛滥。
专家谈福寿螺致流产:生食有危险 充分烹饪后可食用
近期,“福寿螺”三个字成了很多网友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有网友在微博上自述经历......
天猫超市将解体? 天猫回应系谣言
线上商超大战再起波澜。8月2日,电商分析师李成东在微信朋友圈中爆料称,天猫超市将解体,分拆到各个类目,并已和商家沟通,明天将正式宣布。
打击食品安全谣言,不能寄望清者自清
尽管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总体状况稳定向好,社会共治氛围日益浓厚,但由于食品安全具敏感性,传播媒介有多样性,围绕食品安全的各类谣言仍时有发生。
多部门联手治理谣言 企业要依法维权
新华网北京7月26日电(李楠) 7月26日,食药监总局举行食品谣言治理座谈会。
国家食品谣言治理新规出台 严惩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
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记者姜辰蓉、陈聪)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总体状况稳定向好,但围绕食品安全的各类谣言时有发生,引发公众“舌尖上的焦虑”,也对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安全造成影响。
提高“食商” 批驳舌尖上的谣言
据新华社电 (记者陈聪)从朋友圈里的养生“爆文”,到微博里的食疗“段子”,一些食品药品谣言屡禁不止。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网络谣言需要智慧治理
网络谣言的危害究竟有多大?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人们看得越来越清楚。
郑州中招录取分数线划定谣言满天飞
“快讯,2017年郑州第一批次省级示范性高中录取分数线公布!”7月19日10:15,署名“日报界”的今日头条号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在家长中引起震动。
拉萨警方辟谣“有人打捞地沟油疑用于该市餐饮业”
近期,大量网民在微信中传播一段时长约32秒的小视频。视频是在夜间拍摄的,视频中一名男子疑似正在从下水道打捞地沟油装车,视频拍摄者称“晚上,有人在下水道里抽那种东西……
“西瓜桃子同吃会死”?专家试吃破谣言
“西瓜和桃子同时吃会导致死亡”“西瓜打针变甜”“紫菜和粉丝都是塑料做的”“紫薯有染色问题”……
给您提个醒 网传“最严交规”“车检新政”是谣言
“最严交规7月起实施”“7月起私家车年检新规”……近日,不少类似的信息在网络上流传。省公安交警部门对此辟谣,提醒大家切勿轻信。
完美公司受邀出席中国食品辟谣论坛,共同破局谣言“乱飞”乱象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重点活动之2017中国食品辟谣论坛暨中国食品谣言智能预警处理平台上线仪式于7月6日在京举办。
蒙阴桃喷防腐剂卖往沈阳?谣言!
最近一个“临沂的桃喷防腐剂运往沈阳”的视频在朋友圈传播,很多不知情的网民纷纷转发。
吃西瓜感染sk5病毒?警方:早在去年已经辟谣
记者昨天从韶关警方处获悉,近日有韶关市民在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中传播位于韶关市区的该市中医院收治的3名男女因吃西瓜感染sk5病毒死亡消息,实为谣言。
谣言乱市何时休
昨日A股市场总体波澜不惊,面对平静的市场,有人却不甘寂寞,两家知名上市公司分别遭遇了重大谣言突袭,不得不迅速采取行动澄清事实。
中国食品谣言智能预警处理平台上线 破局谣言“乱飞”
为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有效防范和打击虚假谣言,中国食品谣言智能预警处理平台今天正式上线。该平台将实时监测新闻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微信以及国外媒体网站等谣言渠道,并能及时通知相关用户。
私家车年检又出新规? 广东省公安厅交管部门澄清谣言
近日,网上又流传“7月1日起新交规和私家车年检新规”将施行的网帖,声称扣分更严,惩罚力度更大。
"车船税涨价"是谣言 跨年投保注意这件事
最近,网上盛传“7月1日起车船税将上涨”,记者从重庆市地税局重点税源局处获悉,目前车船税并没有调整,仍按原规定执行。
娄底男子散布“洪水决堤”网络谣言被治安拘留
红网长沙7月3日讯7月3日,新化公安快速查处一起散布网络谣言、扰乱公共秩序案,违法嫌疑人安某被治安拘留。
长沙一微信公众号散布涉汛谣言 两运营管理人员被拘留
7月4日,长沙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通报,长沙一微信公众号两名运营管理人员因通过公众号发布涉汛不实信息,分别被处以治安拘留7日的处罚。
食品消费领域为什么谣言满天飞?
空心菜最容易富集重金属?顶花带刺的黄瓜有毒?空心、尖头的番茄都是打激素的?
女孩见网友拿回一百万系谣言 配图为多则旧闻拼凑
7月5日,一则“12岁女孩偷走家长一千块钱去见网友,回来时身上多了一百万”的文章在网上热传。
化了又冻的雪糕有毒?食药监局戳破十大食品谣言!
真相:所有感染畜禽的寄生虫及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支原体、病毒等)均可通过高温处理后被灭活,寄生虫虫体一般在80℃以上即可被杀死。
东海一网民散布谣言“老师打瞎学生”被拘留
日前,东海县公安局发现微信朋友圈中传播名为“江苏东海县出大事了”、“老师打瞎学生眼睛,学校不管不问,无人理睬”等视频信息,经侦查,认定该条信息虚构事实。
武汉中年男子看了车祸新闻编造毒驾谣言被刑拘
6月15日,江岸区三阳路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中年男子张某并不知道具体情况,却故意编造谣言称车祸系驾驶员毒驾造成,并编造了种种不实情节。
光荣证不再补办?谣言!
“你的独生子女证放在哪里了,没有的赶紧补办,到6月30日为止,就永远不再补办了。
专家为食品“洗冤”:治理舌尖谣言还缺什么?
“西瓜打针”“螃蟹注胶”“蔬果染色”……夏日炎炎,生鲜美食广受欢迎,但朋友圈里的生鲜食品谣言却开始新一轮传播,不但使行业损失惨重,也造成消费者“舌尖上的焦虑”。
吃杨梅感染sk5病毒死亡? 辟谣:sk5病毒不存在
近日,在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条传言,称有人吃杨梅导致感染sk5病毒,目前省会已有多人感染后身亡,就连央视都已经报道了。
加大权威科学信息传播力度
“小龙虾不属于虾类,是一种虫子!”现在正是小龙虾上市时节,近段时间以来网上不断有将小龙虾妖魔化的信息传播,引起不少食客的恐慌。
反式脂肪酸风险被夸大?专家:风险可控 应科学看待
近年来,关于“反式脂肪酸存在很大健康风险”的新闻频频见诸媒体报端,使人们谈“反式”而色变。
警惕!屯昌两人发布食品安全谣言被行政拘留和罚款
尽管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的有关“棉花肉松”的视频已被证实是谣传,但屯昌两位居民仍然跟风发布屯昌版的“棉花肉松”视频,近日分别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3天、罚款500元。
公交站50米内禁停,违者罚千元? 兰州交警:谣言
这两天,一条内容为“公交站50米内禁停,移动公交电子警察抓拍,一旦被拍最高罚款1000元”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内疯传......
“食盐灭种”说 被证是谣言
即便少数添加“亚铁氰化钾”的食盐安全性也有保障 业内提醒读者小心“被营销”
网传荔枝喷稀盐酸等上色保鲜记者送检6样品均未检出
最近不少人的微信上收到一则“吃荔枝注意”的消费提醒,大意是如果买的荔枝鲜红水灵,可能是经过稀盐酸、稀硫酸、二氧化硫、甲醛等物质浸泡的缘敀。
走出环保谣言传播的怪圈(快评)
“雾霾含抗生素耐药性细菌,将导致药物失去作用?”“汽车尾气比雾霾天空气干净10倍?”近日,北京市环保局公布了十大环保谣言,并一一进行辟谣。
光明日报:对网络谣言应依法及时监管
据媒体报道,山东青岛两名妇女将某品牌肉松饼用水浸泡,并不停用手揉搓,形成一团白色絮状物,她们称这种絮状物是“棉花”,并将视频上传微信群,引发不良后果。
北京青年报:披露"十大环保谣言"的多重价值指向
6月1日,北京市环保部门发布2017年度十大环保谣言,针对“雾霾含抗生素耐药性细菌,将导致药物失去作用”、“汽车尾气比雾霾天空气干净10倍”、“‘煤改气’是加剧灰霾空气的‘帮凶’”等给出权威回应。
北京十大环保谣言披露 白岩松徐春妮受聘公益大使
昨天下午,北京环境文化周在中华世纪坛开幕,将持续一周时间。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知名主持人白岩松、徐春妮被聘任为第五届北京环保公益大使。
网络谣言频现新花招 虚构权威为自己“撑腰”
“某地医院出现人感染sk5病毒死亡案例”“疫苗有害,为了孩子的健康,请远离疫苗!”“生长期1个月,街头‘速成鸭’大都含激素”……
雾霾含抗生素耐药性细菌?假的!
“雾霾含抗生素耐药性细菌,将导致药物失去作用?”“汽车尾气比雾霾天空气干净10倍?”“‘煤改气’是加剧灰霾空气的‘帮凶’?”等等,这些谣言在公众中传播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