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乐山被确定为四川省级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地区以来,认真结合本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新型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和机制,通过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的新路子。
积极落实未成人参与权、发展权 有效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目前,乐山市列入帮扶计划的贫困未成年人基本生活都得到保障。据不完全统计,试点工作开展几年间以来,全市共有6000多名生活困难的未成年人通过城乡低保、节日访贫问苦、扶贫帮困项目等渠道享受了帮扶政策。其中,市扶贫移民局为彝家新寨住房建设特困农户落实特殊补助资金289万元,户均1万元,优先补助特困未成年家庭,并通过“栋梁工程”扶贫助学项目实施,帮助贫困学生994人。
沐川箭板镇安乐村幼儿园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欢庆“六一”活动
井研县按每月678元的标准为全县40名孤儿发放了孤儿保障金,为489名困境儿童发放临时救助金和救助品。峨眉山市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未成年人家庭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前期重点帮扶的105户困境未成年人开展了回访工作。
支持维护未成年人的参与权。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帮助他们积极融入社会。团市委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了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共有280余所中小学、20.7万余人次青少年参与,覆盖面达80%。开展“与人生对话——我的中国梦”系列主题团日活动,覆盖青少年60余万人;开展彝区“小手牵大手,文明齐步走”活动,带动成千上万户家庭养成健康文明新风尚。
为未成年人捐赠爱心物资
积极落实未成年人的发展权。仅在2014年里,全市共减免在园幼儿保教费14439人,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教科书费、作业本费248411人,免除中职学校学生学费26546人;资助普通高中学生16150人,资助中职学校学生8653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改善计划61900人,免除家庭经济困难高中学生学费15959人,均超额完成年初计划。
留守儿童欢庆节日
着力落实留守儿童和服刑人员子女监护权。在中心城区落实农民工子女就读中学三所、小学两所,开展了以“留守学生(儿童)专门救助”为主题的面对面活动,创建了100所星级留守学生(儿童)之家;着力打造“节日关爱品牌”,组织留守学生、老人开展“老少同乐,共庆六一”等活动。
同时,针对留守儿童和服刑人员子女监护人缺失的情况,采取投亲靠友、干部结对等“一对一”的办法,实施民政部门“兜底”政策。
为峨边毛坪镇贫困儿童捐赠奶粉
工作基础、思想基础不断夯实 牢筑队伍基础
夯实思想基础。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主流媒体作用,加大了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试点以来,市保护中心印发宣传资料 10000余份,在市级各大媒体刊播相关报道200余篇。
沐川县在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制作了专题片《同在蓝天下》、纪录片《山里的孩子》等在电台、电视台播出。同时,广泛利用村务、居务公开栏等途径,以及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的机会,进行政策、法规的宣传,提升了宣传效果,形成了社会共识。
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读书分享会
筑牢队伍基础。精心选派业务骨干进行专业培训,先后5次召开了专门工作推进会和业务人员培训会,对各区县民政部门、救助管理机构负责人、业务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各区县也组织了相应的培训,并注意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实践锻炼,形成了一支作风素质好、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未保工作队伍。
开展未成年人关爱活动
奠定工作基础。建立完善了“排查摸底、分类评估、救助实施、成效分析、动态管理”工作流程,开展了全市未成年人情况的摸排评估,摸清了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的基本情况。全市有未成年人近46万人,实际摸底调查28.13万人,占总数的61.6%。其中,为失学缀学、低保困难、家庭暴力等十类困境未成年人14910人建立了档案,并进行动态监管,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为留守儿童开展绘画班
群团组织、爱心企业积极参与 社会关爱蔚然成风
群团组织积极参与。团市委、市关工委以农民工子女(留守、流动学生)、彝区青少年和特殊困难青少年为重点,开展了关爱青少年“暖冬大行动”系列活动,共为困难青少年群体募集到100余万元的现金及物资;组织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增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团组织、广大青少年的实际联系。
市未保中心社工人员做家庭调查
市妇联与教育局共同举办“立德树人——让每个孩子成为有用之才”为主题的父母大课堂家庭讲座,实施“爱佑童心”项目和“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市关工委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成立了乐山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
为未成年人捐赠爱心书包
社会人士积极参与,市内民间团体热心投身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市县有关部门的引导下,开展了留守儿童“回家”、“一对一”牵手、巾帼志愿服务和“假期护航”四大关爱活动。同时,一批基层党员、部门职工、退休老干部和社区居民等,积极加入帮扶的志愿者队伍,充实了未成年人保护的群众基础。
组织社工服务队,关爱未成年人
乐山市商业银行、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向基金会捐赠的关爱资金达1038万元。井研县农信社向192名大学生提供生源地信用贷款服务,境内多家企业开展“爱心助学”和“播撒爱心阳光”等活动。
社工与留守儿童做文艺表演
建立完善未成年人保障体系
为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市制订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方针,按照“分层试点,错时跟进,协同发力,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深化认识,创新思路,大胆实践,积极作为,精准帮扶,讲求实效,促进了试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为此,市政府专门下发了《乐山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乐山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对相关市级部门的分工、职责进行细化,明确了各部门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教育帮扶、司法保护、就业扶持、医疗保护、精神关爱等方面的责任,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在政策、法律、项目、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围。
同时,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分别建立了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站、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运行机制,促进保障制度化。
(责任编辑: 王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