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爱美人士对化妆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选购化妆品就成为一个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名牌化妆品产品就一定靠谱吗?网购是否安全?本期“食药揭秘”,记者走进相关部门,深入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网购名牌不可轻信
“自己从购物网站上购买的一款洗面奶,和朋友从国外带回的同品牌产品对比,发现有明显差别。”市民叶女士讲述她网购化妆品的经历。当时,该洗面奶专柜价138元,网购价不到100元,到货后发现是劣质产品又没有索要发票,致使商场专柜无法验货。
日前,记者登录多家电商平台,对一款国外面霜品牌进行搜索。令人吃惊的是,虽然是同样的包装和容量,但竟然有10余个价格。为此,记者逐一询问卖家,得到的答复却不尽相同,有诸如店铺活动、海外代购、专柜清仓等理由。
提醒
化妆品最好到专柜购买
“化妆品主要分为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和特殊用途化妆品,最好在实体店购买。”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化妆品市场监管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消费者在选购时,可以从产品的包装、标签标识和说明书等进行识别。标签上应标注产品名称、生产厂家名称,并按规定标注卫生许可证号、生产许可证号和产品标准号,同时化妆品销售包装上还应标注生产批号和限期使用日期,或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网购进口化妆品,应该选择化妆品品牌官网或其授权的网店购买;特殊用途化妆品和进口化妆品可先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数据查询”专栏,查询、确认产品的合法性。同时,消费者要向卖家详细询问产品的具体情况,譬如颜色、质地、使用期限等,并注意保存好聊天记录,索要购物发票凭证,以作为日后消费维权凭据。一旦出现质量纠纷,可以拨打投诉电话12331进行举报。
规范经营管理保品质
记者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化妆品市场监管科了解到,化妆品经营商家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并建立产品进货台账,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以及供货商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
同时,从事化妆品批发业务的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化妆品销售台账,如实记录批发的产品品种、规格、数量、流向等内容。经营进口化妆品的商家还应该向进口商或代理商,索取检验检疫部门检验的文件、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凭证,或者进口特殊用途化妆品行政许可批件。
据悉,除了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化妆品经营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未取得批准文号的特殊用途化妆品,譬如育发、染发、健美、祛斑(美白)、防晒等产品。如果违反,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可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相关规定,处以停产或停止经营化妆品30天以内的处罚,并可以对经营者处没收违法所得及相应罚款的处罚。
提醒
别被化妆品命名禁用语“忽悠”
据了解,根据我国《化妆品命名规定》,其中要求化妆品名称中禁止表达的词意或使用的词语包括多个种类,主要有:已批准的药品名称;“特效、全效、强效、奇效、高效、特级、换肤、去除皱纹”等绝对化词意;宣称产品“纯天然”的虚假性词意;“抗菌、抑菌、除菌、消炎、解毒、祛疤、生发、毛发再生、减肥、溶脂、瘦身、瘦脸、瘦腿”等,明示或暗示医疗作用和效果的词语;“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医学名人的姓名等。
专业人士提醒,凡是在化妆品的广告宣传中,有明示或暗示医疗作用和效果的,有使用他人名义保证或以暗示方法使人误解其效用的,有使用绝对化、虚假性、夸大性词意的,以及非特殊用途的化妆品宣称有特殊用途化妆品作用的,都属于虚假宣传。
(责任编辑: 绍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