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33-2445385 13981380111 广告热线:0833-2442059 QQ:360552222
《中国彝歌会》在马边的“溢出”效应
2017-12-31 08:38 来源:乐山日报

  ■陈柯江 文/图

  12月21日晚,随着第三季《中国彝歌会》首个分赛区——小凉山(马边)赛区总决赛开赛,打响了“彝歌会”全国比赛的“头炮”。

  经过前两季的《中国彝歌会》,在设置云南、贵州、广州、大凉山赛区后,今年第三季首次在马边彝族自治县设置小凉山赛区。进一步扩容大彝区的音乐版图,让《中国彝歌会》这档音乐真人秀节目全新升级,而且在马边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

  扩容带来的增量

  第三季《中国彝歌会》能在马边彝族自治县设置分赛区,得益于马边籍中央民族歌舞团高音歌唱家苏都阿洛。

  苏都阿洛连续担任《中国彝歌会》第1、2、3季导师,在前2季中她发现,参加比赛的多数彝族歌手来自大凉山、云南等地,小凉山地区参赛选手比例较少,这不免让她心生遗憾。

  《中国彝歌会》的初衷,是发掘中国大彝区音乐人才,并为彝族音乐爱好者们搭建展示自我、追逐梦想的舞台。基于这个初衷以及对家乡的不舍情缘,苏都阿洛主动对接马边,提出要设置小凉山(马边)赛区。这一提议得到了马边彝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彝歌会》主办方很快与马边达成合作。

  从今年11月启动报名程序以来,活动吸引了来自马边、沐川、峨边、金口河,以及凉山州雷波、美姑等区县和乐山师范学院的100多名选手参与海选,最后通过初赛、复赛,选拔出10名优秀选手参加决赛。

  苏都阿洛表示,想不到活动会产生这么大的反响,通过小凉山赛区的比赛,从中发现了一些颇具潜力的彝族音乐苗子和耳目一新的彝族原创歌曲。同时,《中国彝歌会》也通过小凉山分赛区进一步提升了影响力,促进了彝族音乐的传播交流。

  据承办小凉山赛区比赛的马边天菩萨文化演艺有限公司黑来阿沙介绍,《中国彝歌会》是国字号的歌手赛,全国只设立了云南、贵州、广州、大凉山、小凉山五大赛区。此次小凉山赛区涵盖了马边、峨边、金口河、雷波和美姑五个跨市州的区县,马边能成功争取到小凉山赛区的主办权是很不容易的。“活动为发现、培养和推荐马边音乐人才提供了一个巨大平台。”

  “通过这次比赛,深刻感受到小凉山地区的彝族音乐与大凉山之间的差距。”获得小凉山赛区亚军的峨边歌手阿沈小东表示,比赛中歌手多数是用彝语翻唱流行歌曲,原创较少,大凉山演绎的彝族音乐多以原创为主,而且音色纯厚,更具原生态。“非常庆幸能站上这样的舞台,让我们小凉山的彝族音乐发现和寻找自己的不足,并激励我们更多地改变和演绎新的彝族音乐。”

  “音乐+”步入文旅新路

  据了解,第三季《中国彝歌会》小凉山(马边)赛区比赛由马边彝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主办,凉山星河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马边天菩萨文化演艺有限公司、成都卓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由于《中国彝歌会》是首档彝族音乐竞唱节目,属于国家级专业的音乐选拔真人秀节目,在全国彝区关注度很高,这无疑考验着主办方和承办方的水平。

  马边彝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主办方,该县一改过去 “包揽”的做法,采取购买市场服务的方式,将承办工作交由专业的文化公司承办。政府出资15万元,本地企业赞助5万元,意外的是仅仅用近20万元的钱就办成了这次大型的音乐比赛。“节省开支,远超预期。”

  更值得一提的是,马边天菩萨文化演艺有限公司作为本土的文化企业,一直都是在县域内承办一些文艺活动,消费群体单一,发展空间有限。

  “这次与外面更加专业的文化公司合作,让我们积累了更多经验。”黑来阿沙表示,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能力和信誉,也为今后走出马边增添了信心。

  《中国彝歌会》小凉山(马边)赛区在呈现精彩的彝族音乐的同时,更多地宣传展示了马边,提升了马边的知名度,也为当地打开了“音乐+旅游”的发展大门。

  今年以来,马边先后举办了首届“采茶节”、“中国·马边彝族风情狂欢节暨第二届小凉山火把节”、烟峰彝族新年民俗节等大型文化活动。而第三季《中国彝歌会》小凉山(马边)赛区的成功举办,标志着马边利用节庆活动打造文旅产业,形成了“春有采茶节、夏有火把节、秋有彝历年、冬有彝歌会”的节庆文化常态,对马边发挥产业优势和民族特色,实现错位发展文旅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马边彝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彝歌会达到了弘扬民族音乐、促进民族大团结的效果,对该县加快国家文艺扶贫示范县创建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该县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培育出新的市场机遇。

  随着乐西高速、仁沐新高速马边支线开通,加上《中国彝歌会》在马边的继续举办,借助新的音乐节会平台,逐步形成小凉山文化聚合,马边文旅产业将插上腾飞的翅膀。

(责任编辑: 王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