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33-2445385 13981380111 广告热线:0833-2442059 QQ:360552222
【砥砺奋进的5年】击响西部瓷都转型的铿锵鼓点
2017-10-18 08:26 来源:乐山日报

 

 ■本报记者 陈兴鑫

  经过30多年高速运转,“西部瓷都”站在了新的发展平台上。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瓷都”该如何继续前行?时代呼唤着思想的导航,实践期待着理念的指引。

  夹江县委、县政府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创新发展引领驱动,推动“西部瓷都”转型升级,击响了“西部瓷都”转型的铿锵鼓点——

  2012年到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2016年达到137亿元,为2012年的1.38倍;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2年的16.2∶57.3∶26.5优化调整为14.3∶52.3∶33.4,陶瓷高中低档产品比重由2∶3∶5变为3∶5∶2,全省经济排位52位。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夹江县委、县政府正以“建设全省县域经济强县”为目标,争取进入全省经济排位50强,县域经济迈进全市前列!

  县域经济要强,强在工业

  10月10日,第十四届中博会上,乐山新兴产业大放异彩:四川安德盖姆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的“石墨烯地暖瓷砖”备受关注,与加拿大柏思木公司达成1.36亿元的合作。石墨烯瓷砖使用寿命长达20年以上,比传统地暖节能一半左右,还可免维护。这家创新型企业就诞生于夹江,并且是靠陶瓷起家而延伸出的新兴产业!

  支撑在工业、希望在工业、着力点在工业。曾经的陶瓷产业,奠定了夹江工业的脊梁,但是随着市场的竞争、环境约束的增强,夹江县域经济转型路在何方?

  按照全市“一总部三基地”部署,夹江县委、县政府主动融入乐山工业版图,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出台《加快建设工业强县的决定》,通过改造提升现有主导产业,多点培育新的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推动既有工业产业升级闯关,培育以农业为基础的接续产业,加快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发展,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这就是夹江的铿锵足音!

  针对陶瓷产业产能过剩、环境污染重、产品附加值低、布局分散的特点,夹江明确提出“减量、提质、增效、进园”八字方针,制定退城入园方案,通过环保政策、要素配置等手段,强力推动企业入园发展,计划两年时间完成42家企业“退城入园”任务,实现陶瓷产业由要素集聚粗放式发展的低级阶段,向产品创新绿色发展的中高级阶段升级。目前一期退城入园企业中,已有米兰诺、兴泰和等5个项目入园建设,占地493亩,投资17.4亿元。

  今年4月,夹江县限时关停271台煤气发生炉,70家陶瓷企业完成“煤改气”,19条生产线关闭,减少燃煤33万吨,一次性彻底完成了陶瓷业使用清洁能源改革任务。

  环保督察倒逼市场主体推动陶瓷业更新升级。夹江县23家以产品高端化为目标的企业开展技改,总投资34.7亿元,预计年内完成技改并投产。技改后,一批陶瓷企业将实现华丽转身,跃升进高端市场行列,地暖陶瓷、艺术陶瓷等高端产品陆续投放市场。

  陶瓷是传统产业,农业则是基础产业。夹江县是全国重点产茶县,茶叶产量全省第一,书画纸占全国市场份额70%,有101家木材加工企业。县委、县政府将纸、茶、木材加工作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进行培育,规划发展50亿元以书画纸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培育发展50亿元茶产业、30亿元木材加工业。

  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四川试验实践。夹江县委、县政府将军民融合作为工业未来发展方向。瞄准“堆谷”抓好核民用产品的转化,瞄准航空应用抓好新材料生产,以此为核心编制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园区建设规划,千方百计争取列入省上规划,争取省上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县上设立5000万元的专项发展资金,支持园区建设和产业扶持。目前,同位素核医疗产业基地溶液堆项目经中核集团批准,核应急楼、洗消中心已建成投运,竣工投产中核高通倒源工号项目,加快建设废液隔离收集、小密封源工号改造项目。新万兴碳纤维公司完成大型热压罐、C扫描、航空复材二期自动铺丝机等设备采购和安装;深化与成飞战略合作,成功加入贵飞联合体,订单实现大幅增长;开展无人机项目研发生产及关键模具开发,预计年底前交付样机。今年上半年,军民融合发展实现产值14亿元,其中中核高通、核设备厂等“军转民”企业完成产值1.3亿元。

  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调整空间发展规划,用全县4%的土地集中布局工业,编制30平方公里“乐山高新区夹江工业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改变“村村点火”的格局。

  “瓷都”城市变美,宜居宜业

  这段时间,夹江县漹城镇工农社区5组居民李国成每天都要到“和谐1号”小区看看,以前住房的原址上已经是一条宽敞的马路。60多岁的李国成怎么也想不到,辛苦种菜一辈子,老了还能住进政府修建的还房小区,并且每个月还有养老金,一家人的生活没有问题。

  “水、电、气全通,幼儿园、停车场一应俱全,建成后的‘和谐小区’可容纳1000多户居民。”首届“乐山好干部”、漹城镇工农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宣明见证了城市的变迁。

  “十二五”期间,夹江县坚持老城改造、新区建设同步推进,城区总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6.61个百分点,城镇人口达到11.61万人。漹城、甘江、新场入围全国重点镇,建成幸福美丽新村75个,甘霖镇新生村被评为全省十大美丽乡村,夹江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

  按照市委对夹江“卫星城”的定位,夹江县修编《城市总体规划》,以规划为引领,围绕城镇圈层布局,实施精品县城发展战略,全力建设宜居宜游都市区。从规划上,主动融入乐夹峨三角发展区域,形成集中连片发展都市区;从功能分区上,发挥好制造、物流、仓储、郊区农业等配套服务,当好配角;从基础设施上,实现路、水、电、公交等一张网,互联互通,共享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务。

  千佛大道贯通城市与景区;乐夹快速通道、乐峨路加宽改造项目、青衣绿道,夹江快速融入乐山“半小时经济圈”,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政府依法接管昌源水业,开工建设总投资4.05亿元的城市供水及管网工程项目,将有效解决困扰城区多年的供水不畅问题。严厉打击、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今年以来依法拆除违法建设28万平方米。城市品位稳步提升,今年以来新开工建设40万平方米房地产项目, 56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进一步解决城市居住不安全问题。实施公交运营国有化改造,收回特许经营权。目前,拥有57辆新能源电动公交车、6条公交线路,实现城区和近郊4个乡镇公交线路全覆盖,夹江城市变得更畅通,市民出行更便捷。规划建设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和城区休闲公园等,为市民提供了休息娱乐场所,城市开始变得越来越美。

  目前,夹江县委托清华同衡设计院完成了占地3.8平方公里的“青江新城”规划,完成了95%的征拆工作,纵向3公里的主通道已建成投用,供、排水管网已同步建成。东风堰农耕湿地公园、龙头河公园、青衣绿道等一批新区基础设施项目完成规划并逐步进入建设阶段,夹江县医院等一批公共服务项目选址新区,年内动工建设。

  “城市变大了、空气变好了,环境变美了。”在夹江生活了40多年的雷宇感叹道。

  城乡差距变小,民生优先

  2012年,夹江县漹城镇千佛村5组的龚宇退伍回乡,在家里的店子里干活。开了17年的“祥肥肠”赢得不少回头客,更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

  “国庆黄金周期间,天天都是30多桌,忙得不可开交。”龚宇说,“现在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过生、结婚,都是到餐馆订餐,我的餐馆偶尔也要接一两单。”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夹江县委、县政府把民生优先放在重要位置,做出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十二五”期间,夹江县累计投入54亿元,解决了一批社会保障、就业、就学、就医等民生问题。今年1-6月,全县民生累计支出8.4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7.9%。

  衣食住行是民生,养老、看病、上学也是民生,民生千头万绪,从何抓起?“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夹江县创新“民情周刊”,回应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腰包”鼓起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让老百姓敢花钱。2016年,夹江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4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33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基尼系数下降,普通家庭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跨越,花钱更有底气。

  “饭碗”多起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就业政策“快马加鞭”,创业环境日趋优化,一项项举措密集出台,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减免税费,让企业轻装上阵,岗位更稳;“放管服”改革,让创业者打消顾虑,活力迸发。5年来,夹江县累计新增就业1.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3.98%以下。就业稳中向好,“饭碗”越端越牢,劳动者“人生出彩”的机会越来越多。

  “短板”补起来。“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完善脱贫攻坚“十大政策”,整合预算内各类财政扶贫资金2.31亿元,重点倾向产业、道路、安全饮水等22个领域。推进“百企帮百村”,137个企业结对帮扶72个贫困村。完善贫困人口医疗报销结算办法,贫困户大病保险“全覆盖”“零支付”。对贫困人口中特殊群体居家帮扶165人,实现全县1158名扩面贫困人员兜底帮扶“全覆盖”。

  一张民生保障网织牢织密,“底线”刻度接连抬升,让暖暖的民生温度传送到千家万户。

  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从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开启。夹江率先推行“医联体”,实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乡镇医院全面实现分级诊疗制,启动建设21所村级卫生室;县人民医院迁建、英才幼儿园项目加快建设,医疗、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迈出坚实一步。城乡供水一张网项目和污水处理项目加快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和天然气进万家工程加快推进。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今年以来,夹江县顶住短时间内经济可能下滑的巨大压力,痛下决心,大力推进“煤改气”工作;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70台;引进综合利用企业5家,年可利用秸秆3万吨。如今的夹江,空气质量得到很大改善,仅以今年1-9月来看,夹江PM2.5浓度均值同比下降10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1.9%,优良天数同比增加32天,同比上升23%。为此,全县群众一致“点赞”。

  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充实。老百姓不仅要吃好穿好,更活出了精气神。启动“夹江中学创名校”工程,夹江外校中考人均总分实现全市“八连冠”;与北师大启功书院合作,在全省率先开展书法教师集中培训,全县书法教育覆盖率达80%以上。

  夹江民生领域“底线”加紧筑牢,保障网更为坚实,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少,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满的,迈向全面小康的幸福乐章响彻“西部瓷都”!

(责任编辑: 王君华)